趣闪文言>历史小说>钢铁苏联 > 第1733章 “搁这儿给地施肥”
    能让老马同志发出如此惊叹的,其实是一发203毫米b-4型榴弹炮发射的高爆榴弹搞出来的杰作。

    这发跨越了十几公里距离后,径直砸在了德国佬阵地上的203毫米高爆榴弹,正巧打在了一个不偏不倚的神奇位置上挤满了德国佬步兵的一处简易防炮洞。

    要说德军不长记性、记吃不记打的话,恐怕有些冤枉。

    在战局愈发不利、已经丢了战略主动权的1944年,愈发频繁的苏军突击和日趋猛烈的苏军野战炮兵炮火,令德军真正意识到了即便是进攻出发阵地,也有修建防炮掩体和工事的必要性。

    如若不然的话,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哪根筋不对头,就想打一轮齐射过过瘾的俄国毛子们,会把多少枚、多少口径的大口径重炮弹丸砸到己方脑袋顶上,噼里啪啦一通乱炸之后尽是遍地尸体与血肉残片的惨状。

    类似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场景,44年的德军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是因为在防守上的麻痹大意、存在明显疏漏,而被这近似冷枪冷炮运动的不定时随机炮击打的狼狈不堪。有时候就连早晨起床的闹铃,都是对面的俄国佬拿重炮炮弹送来的,简直有够恶心人。

    开战伊始还大声嚷嚷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根本不屑于精心修筑防御阵地的德军,现在也被迫开始当起了地老鼠、加紧补课,认认真真地学习如何修理地球挖工事。

    类似防炮洞这样过去根本不屑于搞的东西,现在也开始大量出现在德军的进攻出发阵地上。

    可能数量有些少,但最起码能让标准配置下的阵地守军部队都挤进来,这已经是力所能及的最低限度,有洞钻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但那些原以为钻进洞里就可以躲过一劫的德军步兵们,明显没考虑到一个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对面那些俄国佬把2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调来,并且一炮打过来正巧直接命中防炮洞顶,这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本章完)